我國每年約有2.5億t的農作物秸稈可用于生產致密成型生物質顆粒燃料,這就少不了生物質能源顆粒機和秸稈顆粒機的作用,可加工2億T左右的顆粒燃料,直接可以有效減少4.2億t的C02.120萬t SO4和300萬t的煙塵排放量。生物質能源作為一種儲量大、可再生的綠色能源,具有可觀的發展潛力和良好的產業化前景,在全球的能源結構中擁有重要地位。顆粒機生產的的燃燒主要可以分為預熱干燥、熱解燃燒、固定碳燃燒和燃盡等4個階段。這些階段有的部分也是重合的,沒有完全嚴格的界線。
一、預熱干燥階段燃料被加熱點燃以后,在輻射熱流的作用下,當溫度達100℃左右時,燃料的表面和燃料縫隙之間的水分逐漸蒸發出來,逐漸 由液態變為氣態,擴散到空氣中去。
二、.熱解燃燒階段隨著燃燒溫度的升高,燃料中分子量小的成分熱解氣化,達到著火點后發生氣相燃燒。熱解氣化主要得到的產物有CO,H2。
三、固定碳燃燒階段燃料中剩余的固定碳在揮發分燃燒初期被包圍著,氧氣不能與碳的表面接觸,經過一段時間以后,焦炭開始燃燒。此階段 固定碳主要分別與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發生反應。這個階段燃燒速率加快,出現第2次燃燒速率峰值。
四、燃盡階段隨著燃燒的進行,燃燒速率逐漸減慢,產生的灰分也不斷增加,剩余的焦炭被灰分包裹起來,阻礙了揮發分的擴散,從而妨礙焦炭的繼續燃燒,造成 燃燒速率降低,直至燃盡。與此同時,灰渣中出現了殘碳。通過上述四個階段可知,顆粒機生產的燃料燃燒的過程其實是揮發分和焦炭的燃燒過程,前者雖占燃燒時間的15%,但放出的熱量卻占總熱量的65%。
顆粒燃料是農作物秸稈原料經過干燥、粉碎等預處理后,在成型設備中利用機械加壓的方法獲得的具有一定形狀和密度的固體燃料,其能量密度與煤相比并不算低。如含水率10%、密度1.25g/cm3的顆粒燃料與煤的能量密度比可達0.72,其中所含的有機化合物,其固定碳約是煤炭的1/3,但揮發含量較多,因此顆粒燃料比煤炭容易燃燒。